人类自有富裕生活以来,花了很长的历史在研究如何减肥比较好,也花了很多钱与时间在当减脂产品或方式的白老鼠。假使我们在运动观念上,能和目前的运动科学家们并驾齐驱,是很值得庆祝的一件事。
也许令你我都意外的是,运动科学家日思夜想的并不是要我们“多”花时间与体力去运动,他们更专注于研究如何“少”花时间和体力去运动,而能达到一样好、甚至更好的效果。
他们至今的结论是:高强度运动 (HIT),且其后衍生的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高强度循环训练(HICT)、TABATB等都根基于此。
从有高强度运动以来,已有众多实验证实它的效果,阐述了这个做法比一般的有氧运动节省大量时间、收取更好的减重效益。
“高强度”可理解为设法加紧运动速度或加重力道,并在过程中感受到呼吸急促,当然,迫使自己越累效果会越好。
在其中一项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的实验中,同样的一组人第一次连续跑1小时不休息,第二次是进行3次20分钟的间歇跑,每次间歇休息10分钟,两次的强度都设定为最大摄(耗)氧量的55%(中等运动强度)。
实验结果,持续跑一小时确实会让脂肪消耗比例提高,但有违常识的是,休息10分钟的间歇跑能让脂肪消耗比例提升得更高!
请注意,这两次该组人马都是用相同强度去跑,间歇跑的那次并没有被要求要跑得更用力。这份测量还不包括运动完的后燃效应,否则间歇跑的总体燃脂效果会再高一些。
或许你早已知道这种运动方式的诸多好处,可是HIT为什么会比较燃脂呢?
理论上,脂肪只有在有氧状态下才能燃烧。当你进行高强度的锻炼时,氧气供应不及肌肉消耗,身体会处于无氧的运动状态,你只能透过消耗身体中的糖分来供能。而只有在强度处于中等的有氧运动中,脂肪才能一起参与到运动耗能。
既然如此,高强度运动又要怎么帮助燃脂呢,这时就得介绍一个名词:运动后过摄氧量(Excess post-exercise oxygen consumption,简称EPOC),也就是身体在剧烈运动后为了偿还运动中的“缺氧量”或称“氧亏”(oxygen deficit),而产生的氧气摄入速率显着增加。
可以简单想像,在进行高强度或重量训练时,因为需尽量用力,身体呈无氧状态居多,此时氧气没有被正常摄取,运动结束后的一段时间里,身体会以比运动前更大量的方式在摄取氧气,这就是EPOC。
重点是,此时的供能全部来自脂肪的氧化。
这也是一般俗称的后燃效应:运动之后,回复正常生活,身体却仍在燃烧脂肪的状态。EPOC的发现给了运动者一个新的启示,尔后增肌与减脂两件事并行不悖了!
我们可以通过重量训练雕塑体型,同时又能借由后燃效应达到脂肪燃烧。
最后,增加EPOC的关键,还在于高强度、短间歇、多间歇。有间歇比无间歇的运动更能增加EPOC,而且间隔休息越短暂,EPOC增加的程度越高。这就是为什么HIIT燃脂效果超群的原因。
文末提供一个HIIT的全身燃脂组合,读者可加以尝试。亦可自行选择其他动作组建,只要符合上述提到的高强度运动原则,相信都能够很好地帮助燃脂。
波比跳 20秒
站姿,双脚微开,膝盖微弯。下蹲,双手撑地。双脚往后跳,让身体呈现俯卧撑预备姿势,可选择在此时做一下或不做俯卧撑。
双脚往前跳,回到下蹲,双手依旧撑地。起身时顺势往上跳跃,着地后即完成一次波比跳。
宽窄距交替俯卧撑 20秒
双手以略宽于肩宽的距离撑地,身体下压,手肘往后方开45度角,胸口尽量贴近地面,眼睛往下看。
利用手臂与胸肌将身体平行上推时顺势将双手推离地,并迅速地变换成宽距撑地,比肩膀多出1至2个手掌的距离,将身体下压,手肘外开接近90度。如此循环。
V紧腹运动 20秒
仰卧,双脚并拢,将躯干和双脚向上抬起,注意下背不离地,头部收向下巴。尽量维持这个姿势20秒,若感到吃力可回到仰卧,休息数秒再继续。
登山式 20秒
手掌撑地,双脚微开,核心用力。左脚向前踏,膝盖大约到胸口的位置,然后回正。换右脚往前踏,重复刚才的动作。往前踏脚时,注意背不要拱高也不要下沉,过程中核心收紧。
间歇休息10秒,做两至三个循环
提醒一点,HIIT并没有真正的总时间限制,你当然可以一次就做很久的HIIT,但当你有馀力可以做到30分钟或更久的时候,是否表示这组运动对你而言已不再属于高强度?我们应该挑战更高强度的动作组合或增加负重,而不是拉长时间。
请登录以参与评论
现在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