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游泳、自行车、球类运动等等,是锻炼基础体能常见的方式。而这些运动都有一个共通点:“要投入一定时间,才能看得到效果”。
可是在这分秒必争、事事都讲求效率的时代里,大多数人只想着赶快获得成效,不愿多投资时间在运动上。
因此,时间短、强度高、效益多的“高强度间歇训练”(High-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 HIIT),逐渐成为大家运动的首选项目。
不过即使HIIT再怎么快速有效,仍有些小缺点。
像是针对单一动作进行高强度训练(例如跑步冲刺、飞轮、游泳),长时间练习下来其实很容易感到疲惫、乏味;或因为重复进行同个动作让疲劳集中在相同肌群,增加衰竭时受伤的风险。
所以,为改善HIIT单一动作的问题,便发展出了借由轮替不同动作来进行锻炼的“高强度循环训练”(High-Intensity-Circuit-Training, HICT)。
这样一来不只提升训练时的趣味,也同时增加了训练到的肌群,可说是多重愿望一次满足!
倒是HICT的执行方式实际上也包含了间歇,所以从字面上来看,我们其实可以将高强度循环训练(HICT)视为高强度间歇循环训练(HIICT)。这样一来与HIIT相比,两者之间的不同便有了明确的区隔,差一个“C,循环”。
变成:HICT由多种动作串成,能训练到较多肌群,同时让身体持续消耗能量;HIIT则是利用单一动作重复进行(冲刺与休息)来专注加强运动能力,锻炼部位常受限于单一区块。
两者之间乍看之下极为类似,但实际在安排菜单的时候还是有些区别,尤其是HICT,增加了动作循环后,我们就要深入考虑各种不同的情形:
1. 肌群交换
HICT透过肌群互换,能让训练完的肌群得到休息时间,有助于疲劳恢复和提升下一次运动表现。连续动作的安排尽可能要符合拮抗原则,或相关性低的动作。
例如上肢(俯卧撑)做完再做下肢(弓箭步),在做弓箭步时,上肢可得到休息。这样一来不仅能在体力可负担的状态下,最高效率的使用身体能量,增加热量消耗,还能训练到更多肌群。
2. 动、静态交错
在做HICT时,除基本的动作快慢外,还有动静交换的优点,其实就是要让心脏在高低强度间学习适应。这种方式会增加休息的时间,可在一些高强度动作之间穿插静态动作,让休息效率提升。
比方说动态的高速登阶完成后,紧接着选择静态的棒式,之后再安排动态的高抬腿。除了原本各动作间的休息时间外,静态动作也能恢复部分体力,让高强度的动态动作能在最大负荷下进行。
3. 休息时间缩短
由于多了各种不同动作循环执行,在做HICT时,体力通常会感觉比较充沛。因此动作之间的休息时间要比起一般HIIT来的短,才能维持相等强度。
譬如动休比以2:1做基准,那每个动作若做30秒,中间休息最好是15秒为上限。短暂的休息时间,是要迫使身体无法完全恢复,才能加速代谢去弥补“损害”及强化“疲劳耐久度”。
但若在休息后,要进行下个动作时产生困难(无法做出动作、或动作走样等),那就是休息不足,则必须延长休息时间来保护自己不要受伤。
基本上,这两种训练方式并无绝对的好坏或有固定的实施对象,但相较于HIIT通常只需专注在单一动作,HICT是许多动作的组合,除了考量能量使用外,整体的规划也有比较多细节需注意。
所以在你选定好模式、准备安排训练内容时,就要特别注意上述三项HICT在安排菜单上要注意的细节,才能让你的菜单内容更符合实际所需!
还有一项重点,那就是无论你做HIIT还是HICT,两个都属于高强度训练,执行前一定要进行充足热身!
若没办法外出跑步,那原地小跑步或是轻松跳绳都是不错的方式,至少让身体稍微出汗。确实做好热身,才不会因为强度太高,一时负荷不了反倒伤害身体!
如果是平常没有运动习惯的人,也别贸然尝试这类高强度训练。因为休息时间短,过程中心跳几乎都维持在高档,若基础体能不佳,硬上恐怕会造成身体负担。
请登录以参与评论
现在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