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把几个常见的问题集合起来,做点简单解释,供大家参考!
健身有流汗就等于减脂?
“流汗”是一种生理调节,当运动消耗能量时,身体会产生热能,过多的热能会造成体温过高,不利细胞正常运作,自然就需要排除。因此身体会借由辐射、对流、或水分的流失与蒸发,来带走那些多馀的热能。
脂肪在运动时是能量的来源之一,虽说在提供能量的时候会产生热能,促使体温升高、开始排汗,但比例是非常低的!除非你的身体已经几乎把脂肪作为主要能量,才有可能这样计算。不过这时候你的身体也已经处于非常不利的状态。
所以,有流汗就等于减掉脂肪吗?不,排汗程度并不能作为判别运动效果的依据。如果想要知道自己的运动强度是否足够,可以用自身感受、最大心跳率MHR、最大摄氧量等指标来衡量。

训练到后面几组,做不满或是中间有中断可以吗?
举滑轮下拉为例,假设你的12RM是30公斤,但每次做到第三、第四组的后段,有时会做不满12下,或是需要休息个3~5秒才能再拉。这时候会有两种做法,一是降重量、二是休息一下再拉满。
比如说,第三组第10下拉不动30公斤,这时候就可以把重量调成27.5公斤,把最后两下拉完。第四组也续用27.5公斤做完12下(甚至更多)。
又或者是经过短暂休息,即可再拉动原本重量,那不妨就休息3~5秒把它做完。不过,这样的做法需要注意动作容易因为想要ㄍㄧㄥ完最后几下而跑掉。
至于这两种解决方式哪个好,东东认为要视当下状况而定。但不管是降重量还是短暂休息,确定动作无误是最高原则。

做越多训练,肌肉长越多?
肌肉量高对身体有许多好处,但并不代表你照三餐训练、把自己操爆,就能练成全身肌。因为肌肉生长不光是需要阻力训练,饮食、睡眠、生活作息,同样得经过训练、多方配合下才有可能理想地建造肌肉。
最重要的是,如何在你运动能力、时间允许、意志力能做到的范围内,规划适合的训练菜单、找出适合自己的训练方式?只有透过亲身经历、不断摸索,并在正确的观念下训练,才有办法达到增肌的理想!

我有在跑步,所以不用重训?
不少人可能会说:我把跑步当运动,重训是健美先生在玩的,我没有要变那样啦!实际上,想要有好的运动表现(想跑得更快、更久、完成马拉松…都是),皆需要建构肌力。当你有好的肌力,要提升技术部分,也才更能得心应手。
有些人或许会认为,进行肌力训练会让我变迟钝、跑不快。但事实是有越多越多研究指出,肌力训练能提高耐力选手的运动表现,在有肌力的基础下,他们在进行比赛时,通常较晚疲劳、肌肉能忍受比赛强度的程度也越高。

有没有单纯练腹肌的动作?
从生理构造来看,每个人天生就有腹肌,但有可能因为腹部脂肪过多把他们盖住了!以至于你拼命做仰卧起坐、棒式,还是老看不见他们的原型。
就像许多人会说的:“腹肌是厨房练出来的”,要是你踏进健身是因为想要腹肌,那么会建议你从今天起也该踏进厨房,开始管理自己的饮食内容、改变习惯。
不过,若你是想让腹肌更明显,甚至本身体脂不高却看不到腹肌的人,适时加入腹部训练,则是有助于你强化腹部力量,也能让腹肌更为饱满。
请登录以参与评论
现在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