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故事为真实案例,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某日夜晚,东东与友人在公园溜达,恰巧看到两名男子在“尬”单杠,准备一决高下,看谁能拉较多次。
其中,来自红色角落的是位块头极为强大的健美男,光看他魁武的身材,就令人双腿发软;蓝色角落则是Size较小(我是说体型),手脚敏捷有力的精实小子。
究竟这两人谁会胜出,让人感到好奇与期待!

而在开始前,友人就先下注健美男获胜,光是完全被他的前臂尺围,吓得肃然起敬。可是,如果考虑到“肌肉大不一定肌力大”的情况,一切都很难讲。
一直以来,肌力就常被认为跟肌肉的大小有密切关系。这是因为肌肉具有非常高的可塑性,会随着运动训练而增加尺寸与肌力。因此,很容易让人有“肌肉大、肌力就大”的既定印象。
不过,尽管肌肉大小确实与肌力有关,但这当中所涉及的并不仅止于肌肉大小而已。换句话说,肌肉尺寸仅占部分比例,“神经的适应”之道、“肌纤维的排列方式”,更是不容忽略的部分。

关于神经适应,有研究指出,肌力的增进,未必需要肌肉结构上的改变,但却不可缺少神经的适应。运动单位的征召、运动单位被刺激的速率等,都是影响肌力表现的重要因素。
因此,要如何加快征召的速度、影响运动单位受刺激的频率,就变成神经适应的课题。最直接的方式,就是不断地接受新刺激,利用完整动作的训练,增进神经传导的敏锐度与肌肉协调的功能,进一步提升肌力。

除了神经传导与适应,肌纤维本身也与肌肉产生力量有着密切关系。其中可直接检视地便是肌肉的“羽状角度”。羽状角度的定义为:肌肉起点到终点之直线和肌纤维之间所夹的角度。
原则上,角度越大,能产生的力量越小。以二头肌为例,羽状角度就是肩胛到桡骨直线与肌肉的夹角。也就是说,如果把二头肌练大到某种程度(假设趋近90度),力量可能就会相对较小。
这么一来,或许就能大胆臆测文章开头提到的健美男,在肌力表现上会不及精实小子。

后来在一番激战下,精实小子以20:12赢得胜利!其实有这样的结果并不意外。
因为这不仅牵涉到运动神经的适应,或是肌肉本身所带来的影响;虽然肌肉的大小确实会影响肌力,但身体执行动作的能力,亦会成为决定这场比赛胜负的关键。
拉单杠所需要的条件,不止需要肌力;动作执行的协调性、身体活动程度、指挥相关肌肉运动的能力,都是必须列入考量的要素。同样地,这样的观念套用到不同运动,表现一样无法预测。
关于肌肉及肌力的关系,就先解释到这边了!
很多时候我们会把眼光放在专业的健美选手身上,拼命追求小山丘、大块肌,但却不知道在健美的领域里,要养成好看的肌肉线条,背后要付出的苦力有多少,以至于忽略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尤其在健身风气越来越盛行的今天,东东认为自己应该先厘清要健身、运动的目的是什么?偶尔停下脚步聆听身体的声音吧!接收能帮助到你的资讯,或许能确实改善你的健身瓶颈。
请登录以参与评论
现在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