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筋,是大部分人都有经历过的痛苦经验!这种强烈的肌肉收缩通常来得很突然,短至几秒,长则持续几分钟。
一旦发生,就像是被人用电击棒攻击,完全瘫痪你的行动能力!(其实东东没被电击棒电过,比喻失当请见谅,拜托不要电我...我不是风水步惊云)
感觉疼痛难耐不打紧,肌肉更像被撕裂拉扯,多数人面临这样的情况,只能咬牙苦撑,让肌肉慢慢自行恢复。

抽筋也可称为“肌肉痉挛”(Muscle cramp),是指在活动中,肌肉非主动强直收缩(Tonic contraction)的现象,此种收缩会导致肌肉僵硬,伴随着部份肌纤维撕裂及损伤,进一步产生强烈的疼痛感。
为何肌肉会发生痉挛呢?其实有非常多种可能性,但其中最关键的成因是肌肉内钙离子过多。
而要解释这个现象,我们得先认识一下肌肉收缩的过程:肌丝滑动理论。

骨骼肌中,最小的收缩单位为“肌纤维丝”(Myofibril),肌纤维丝中有很多个肌节,每个肌节中都有两种蛋白质丝,分别为粗肌丝-肌凝蛋白(Myosin)及细肌丝-肌动蛋白(Actin)。
肌肉要收缩,就必须借由这两种蛋白的结合、拉扯、而产生滑动。当身体提供肌凝蛋白能量时,肌凝蛋白上的横桥(Cross bridge)就会连结上肌动蛋白造成滑动,使肌肉进行收缩。
这个感觉有点像划船动作,当船桨下水(肌凝蛋白与肌动蛋白结合),把水向后划产生推力(肌凝蛋白黏住肌动蛋白向后拖),最后船就往前进(肌肉产生收缩)。
不过在这之前,还得先“破冰”才行!因为只有当Ca2+(钙离子)与肌动蛋白上的旋光素(Troponin)结合时,平常藏起来的结合区才会露出来,这样横桥(肌凝蛋白)才能连接上肌动蛋白进行收缩。
如果没有钙离子,船就像在结冰的湖面上一样,无法入桨移动;而当钙离子进入肌肉后,冰被融化了,你才有办法划船。
所以,肌浆网中的Ca2+(钙离子)在横桥与肌动蛋白的结合(肌肉收缩)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要是肌肉里的Ca2+浓度太高,反倒会让肌动蛋白与肌凝蛋白的连结一直持续着,没有办法放松,持续收缩的结果,就会导致肌肉痉挛。
虽然仍有其他因素会诱发肌肉抽筋,像是高尔基氏腱器的抑制、电解质失衡、ATP产量不足等等,机转其实非常复杂而且经常交互影响,但这些机制最终几乎都会造成肌肉中钙离子浓度过高。
不过再讲下去大家的眼皮可能会越来越沉重,所以机转的部分就简单介绍到肌肉收缩就好,剩下的部分我们直接帮大家整理几项在生活中,可能会遇到诱发抽筋的情况。
1.环境温度的骤变
在低温环境下的运动常会有抽筋的情形产生,游泳就是温度会大幅改变的运动之一。突然暴露在冷水中,会造成血管和肌肉突然收缩,如果在运动前没有适当的暖身,让肌肉先有适当的活化,就很容易导致抽筋。
2.饮食不均衡,矿物质摄取含量不足
矿物质(如:钙、镁、钾)在肌肉的收缩及神经传导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若在摄取上失衡,容易引发肌肉收缩异常。像是咖啡因摄取过量,造成矿物质的吸收不足,或是严重腹泻、呕吐,以至于流失矿物质等等,都是常见现象。

3.身体的水分和盐分流失过多,造成体内电解质不平衡
剧烈的运动后常伴随着出汗脱水,过度的汗水流失,会导致体内电解质失衡,而影响到肌肉的正常收缩。
4.长时间运动而形成的肌肉疲劳,或是肌肉或肌腱受伤
当肌肉长时间的收缩引起疲劳但仍然继续运动,或是激烈运动后已造成肌肉或肌腱的裂伤,会引发肌肉启动痉挛性收缩(即抽筋),来避免造成肌肉更严重的伤害。
5.局部循环不良
姿势不良,或是长时间维持同一姿势未变化,皆会造成局部血液循环不良,长时间工作者或是久坐一族,应该适当的休息,起身走走或是伸展一下身体,都能避免抽筋的发生。

6.压力太大,情绪过于紧张无法放松
精神上的压力常会反射到我们的身体上,造成局部或是全身肌肉紧绷,长时间的压力紧张,就容易产生抽筋。
7.怀孕妇女
怀孕中的妇女,因要提供胎儿许多的养分,体内的矿物质会大量减少,矿物质的失衡,就会容易有抽筋的发生。
8.疾病导致
例如:尿毒症、甲状腺机能失调、运动神经元疾病或周边神经病变等。
9.服用药物
某些降血压及降血脂等药物的副作用可能会引起脚抽筋。
10.其它不明的原因。

抽筋的时机通常无法预测,因此如何处置抽筋的突发情形,就相对地重要许多,接着我们来看看几个可以舒缓抽筋的方法!
1.伸展或是按摩抽筋的部位
在抽筋发生时,肌肉处于过度收缩的状态,可以利用反向肌肉的力量,也就是朝收缩的反方向,将抽筋部位的肌肉慢慢伸展开 (例如:小腿部位的抽筋,可将脚趾往身体的方向施力,慢慢伸展小腿肌的部分),有助舒缓抽筋部位的不适。
当抽筋部位较舒缓后,可再适当加以揉压肌肉、减缓紧张,让肌肉更加放松。提醒大家在伸展时切勿过度剧烈或是过度伸展,否则既无法舒缓症状,还有可能会造成肌肉的伤害哦!
2.放松
抽筋当下所引起的剧痛可能会让你更用力的绷紧全身肌肉,这时要有意识地告诉自己放松全身,因为其他部位越出力,你越有可能加强抽筋部位的神经讯号(紧绷的状况下主动肌与拮抗肌会一起收缩),反而让抽筋时间延长。

3.热水澡
要是因为局部血液循环不良造成的周期性抽筋(例如睡觉时小腿容易抽筋),可以洗个热水澡来放松肌肉,或将热水袋放置抽筋的部位,帮助舒缓不适症状,促进血液循环。
4.喝水及运动饮料
在大量出汗后,适当的补充水分及运动饮料,减缓症状、使肌肉放松。但运动饮料中含有较多的钠离子,适合在运动后补充,不建议在平常的时间当成饮品饮用。
年纪较大的长者,在运动后如要补充运动饮料,建议混和白开水:运动饮料以1:1的比例来饮用,才不会摄取到过多的钠离子。
5.服用医生指定药物
如是疾病及药物副作用所造成的抽筋现象,应询问医生后,依照诊断结果来服用药物或是做处置。

最后,我们总结一下,该怎么做才能减少及预防脚抽筋发生的机率呢?
1.在运动前,足够的暖身及伸展,可提升体温和肌肉收缩的活络;运动后,伸展运动也可帮助肌肉的放松。
2.大量出汗的活动中和活动后,都要适当的补充水分及电解质。
3.日常生活饮食中,摄取足够及均衡的矿物质。
4.注意身体的保暖,避免暴露在温差大的环境中。
5.泡热水澡或是局部热敷,促进血液循环并放松肌肉。
6.听取医生建议服用特殊药物。
相信大家都很“谋尬意抽筋的港觉!”以上提供的各式方法,或许可以舒缓你在抽筋时所产生的不适,但并不能完全根治这个症状。
当你肌肉的疼痛没有获得改善,或是症状还是持续不断发生,记得还是要求助于专业的医师协助来诊断、评估你的身体状况喔!

请登录以参与评论
现在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