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运动增补剂”,第一时间你会想到什么?

禁药…喂!
也是啦!前阵子莎拉波娃的风波闹很大,就是因为“吃”出了问题,才会惹得一身腥,难怪有些人听到“运动增补剂”,第一个会联想到禁药。

只不过这次的风波和以往有些不太一样。
事件起因于她长年服用的药物,近期被WADA(世界反禁药协会)认定有助运动表现而列为运动员禁用药物之一。但事后莎拉波娃并未停止服用,导致药检未过遭罚停赛。
虽然看起来不像是故意的,而且后来有不少政治阴谋的评论如“雨后春笋”冒出,企图为莎拉波娃平反,但无法否认的是当下她确实违反规定,那就没什么好说,只能乖乖接受处罚。

事实上,“运动增补剂”这个议题在运动界已相当成熟,举凡肌酸、重碳酸盐、咖啡因、支链胺基酸(BCAA)等等,都有经过非常多的研究验证其效果,运动员也经常运用这些补品来强化自身能力,力求最佳表现。
然而,尽管运动增补剂的议题成熟,但还是有许多增补剂的效果是要被打上问号的!像是服用药理性制剂(如安非他命、麻黄),就被认定不具有运动增补的功用,还可能因为使用过量危及生命。

此外,使用合成类固醇、生长激素等荷尔蒙制剂,虽然有增进肌肉质量、促进肌肉生长的可能,但其副作用与危险性,同样能威胁到生命现象。如果运动员不备有相关概念,后果将不堪设想。
甚至有些人会采用生理性制剂(像是违规输血、供应纯氧的方式)来促进生理反应,想进一步提升运动表现。或许原理看似合理,但实际上人体并非能任由我们理想化操作。

至于现在市面上大家常看到的各式各样补品(也就是营养制剂),大都经过数十年以上的研究证实:对人体有一定(或可能有)的效果,而不会产生过大(或可以接受)的副作用。
这些合法的增补品中,部分在早期甚至被列为禁药,因后来更多研究与专家评估对运动表现或对身体的影响没有想像中大后,才被解除禁令。不过,这也并不代表你可以全然放心…。

为刺激买气,有些增补品制造商会大力宣称产品的有效性,但是否经过具有公信力的科学研究证实,我们无从得知。少部分厂商也会拒绝透露潜在的负面效益给消费者知道。
因此,一旦运动员(或是你本身)决定使用增补品,会建议你尽量选用声誉良好、大型的国际制药厂等公司产品。专业运动员可以直接跟厂商聯系、请医生帮忙询问,想必会更有效地帮助你避免一些麻烦。
毕竟禁药名单随时都在修订,而且变化频率高!(莎拉波娃就替大家做了一个示范)所以对运动员而言,在吃任何东西前也都得格外小心是否踩到红线,特别是为提升运动表现而吃的增补品。
请登录以参与评论
现在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