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你是专项运动的选手,或是喜爱挑战赛事的运动玩家,应该都有一套训练周期、课表、菜单等计划,方便你“照表操课”。(参考文章:最佳运动表现! 周期化训练介绍)
训练计划的规模可大可小,大的能至整个年度,小则到一周都有。其中要考量的细节也不少,像是个体差异、练习量的安排、减量训练等,都是不容忽略的部分。(参考文章:训练原理-超负荷超补偿)
特别是“赛前减量训练”(Tapering)的拿捏,攸关比赛是否能正常发挥,是相当重要的关键。许多运动员会在赛期来临前,先降低他们的训练强度和训练量,让刚经历过高度训练的紧绷身心理能放松一下,好迎接之后的挑战。

不过,并不是所有教练都会执行“减量”工作,因为他们会害怕在重大比赛前过度降低训练时间、间断训练,会影响运动表现。但实际上,现在还没有研究能支持这样的顾虑。
而“减量训练”不仅只有选手用得到,也时常发生在非选手的我们身上。比如我们会因为工作出差、个人旅游等因素中断锻炼,这些也都属于减量训练的一种。因此,关于减量训练的课题,你我都应该知道如何应付才是!

首先,针对比赛期前的“减量期”,研究有这样的建议:这个阶段的休息(这里的休息指的是强度较轻的练习),可视运动项目、个别情况或运动员的需求而定,期间从4到28天,甚至更长都有。
以游泳及跑步选手为例,尽管减少原本训练量的60%,并持续15~21天。结果显示,这些选手确实提升3%的运动表现,且在手臂肌力与爆发力方面,进步了18%~24%不等。
减量期之所以有其必要性,是因为要让疲倦的肌肉肝糖、肝脏肝糖有时间修复与储存,以及赛前的心理状态,也需要花时间调整。原则上,只要保持轻量的活动程度,其实不用过于担心肌力流失,运动表现甚至还会有成长空间。

如果你是因为短暂出差或是旅游,必须暂停运动,那么烦恼肌力和肌肉量下降的问题是多馀的。基本上在一周内,肌肉会因为没有接受刺激、没有肿胀,造成你误认肌肉借此消掉,但事实是,肌肉不会平白无故消失,可别过度担忧了!
不过,要是你停止训练二到三周,那可能就会遇到肌力、肌耐力或是爆发力下滑的问题。这时该怎么办呢?
对于这部分也无需太过紧张,你只要在这些出差或是旅行的日子里,维持一定的活动量,就能把肌力流失的严重程度降到最低。像是简易的徒手训练就是你很好的选择。
而且当你回到原本的作息,恢复到原有的训练,肌肉其实也会很快地开启程序化的记忆历程,帮助你找回原有的身手与体能。当然,前提还是要投入训练才有可能恢复得快。(参考文章:肌肉记忆-让你重返荣耀的关键)。

对运动员而言,赛前的减量训练,就是最好的休息时间。只要尽可能维持身手,做一些简单技术性的练习(像是篮球员会在接近比赛前的练习,仅做简单的投篮练习,维持手感),理论上不会影响你的体能与肌力。
至于一般人,在赛前或是面临非自愿性的减量训练时,最好的做法也是尽可能找空档活动身体,或多增加活动量(像是可以走楼路就尽量避免搭乘交通工具或搭电梯),不要让身体完全休眠就对啦!
最后,在这些减量训练的期间,也是大家最常忽略的部分,就是记得多把注意力放在饮食与生活作息上。少部分人会在这段时间饮食失控、夜夜笙歌。别忘了!减量训练是在帮助身体修复,均衡饮食、充足休息才是最高指导原则呀!
请登录以参与评论
现在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