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制定训练菜单或计划时,通常教练(或是你自己)会先针对你预期到达的目标、需要花费的时间及体能状况等条件,拟出一套专属于你的训练计划。
超负荷
实际执行后,要再依据你的运动表现及适应能力调整训练内容,并尽量量化数据,让你看见成效(得到成就感)。一方面使你乐意持续投入练习,另一方面则是要突破原有的运动水平,再创高峰!
因此,如何引爆“进步”的能量(让你有感),是教练们非常注重的地方。
而针对这个部分,背后所蕴含的就是“超负荷”原理。

“超负荷”(Overloading)是一种“当下的强度必须要高于原始水准”的训练概念。也就是训练时要用最大能力,对抗比平常训练量更高的负荷,当身体为了抵抗“危机”产生适应后,成绩就会进步。
当然,这些负荷必须循序渐进、按照你的能力来增加,毕竟我们不可能短时间内就举起超大重量。只有利用“逐渐递增强度”的方式,一点一滴累积实力,才能迫使自己超越现有水准,提升运动表现。
超负荷
不过要注意!并不是猛用超负荷训练,身体就能持续得到进步。因为若要使超负荷原理在长期训练中完全发挥效用,则必须再配合另一个训练概念-“超补偿”才有用。

“超补偿”是指当身体历经超负荷的训练后,在恢复的过程中,让身体产生超越性恢复(恢复到超越原本能力)的现象。
如果身体得到充分休息、营养也有适时补充,超补偿可以使你的运动表现超过原基准值。
可是如果在这段期间中你没有持续训练,那么体能又会自行退回基本水平,也就是用进废退原理 — “训练的可逆性”(持续性的训练,会使肌力成长;一旦停止训练,肌力便会因而退步)。

所以想要让超负荷发挥最佳作用,就必须等待身体修复完全后,在超补偿阶段(图形上升的部分)再进行超负荷训练,这样一来训练周期才会进入正循环,让表现节节攀升。


如此不断向上的结果,就会让你的实力持续往上累积,表现越来越佳!
但相反地,在超补偿阶段还没出现之前就进行超负荷训练,则表现反倒会走下坡,变“操”负荷(负循环)。

严重的话,还可能变成过度训练,带来疲劳甚至运动伤害。
时间点
从上面的各个图表可以发现,想要追求进步,“超负荷的量”及“时间点”会是关键所在。
通常超补偿的时间会发生在训练完的36~72小时内,意思是你最少得让今天锻炼的肌群休息超过一天,才可以再针对同一肌群做下一次超负荷。
或甚至是等你自己觉得休息够了之后,再进行最大能力的训练也行,毕竟过度训练的后果可能让你维持好久的努力白费掉。但最好也不要休息超过三天,以免错过超补偿阶段,让训练效果打折。
事实上,这些数值或时间点每个人绝对都不同,真正的时机与训练量还是要依据个人能力做微调,因此选手与教练之间的沟通也非常重要!
所以训练过程中,有任何感觉都一定要让教练了解,这样他才能随时根据情况修正菜单,帮助你达到最大训练效益!

请登录以参与评论
现在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