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说,核心肌群能协助你在运动过程中稳定躯干,让力量顺利转移,是各种(多关节)动作的力量泉源。
道理其实很直觉,因为只要是全身性的运动(动作),不论是由下往上、由左往右、由内而外(旋转),力量都需要经过核心肌群来传导。
而力量顺利转移的大前提就是稳定的躯干,当发力过程顺、稳定度高,肌肉就能发挥最大作用(伤害也随之降低)。
因此,现在越来越多运动员渐渐将核心相关动作转为训练主轴,菜单中满满都是核心的动作,像是棒式、药球、整体爆发动作、扭转性动作、多关节动作等等,目的就是让整个身体的发力过程更流畅。
在让你运动更有力的3个好习惯!这篇文章中,我们也曾提到:“若以核心肌群作为制定训练菜单的主轴,则能提供身体强力的支撑、降低运动伤害风险!”
是增加核心肌群的训练量?
是增加核心肌群训练强度?
还是每天都要练核心肌群!?
别急,今天东东就要来帮大家解答这个疑问!
以往,我们的训练菜单都习惯用胸肌、背肌、腿部等大肌群做分类,而核心肌群则是依序跟着排,像是(以下各菜单仅做举例参考用):
第一天 胸肌(器材类卧推等) + 核心(仰卧起坐、棒式等)
第二天 大腿(器材类蹲蹬等)
第三天 背肌(滑轮下拉等) + 核心(仰卧起坐、棒式等)
以此类推…
现在,我们要稍微做个变动,将菜单的排定改成:
第一天 胸肌(哑铃单手卧推) + 核心肌群(仰卧起坐、棒式等)
第二天 腿部(杠铃深蹲)
第三天 背肌(哑铃单手划船) + 核心肌群(仰卧起坐、棒式等)
增加额外训练 整体爆发(例如:药球、折返冲刺、绳梯等等)
也就是利用当天想训练的部分,特别排定与核心肌群高度相关的动作。
更精确一点解释,就是减少会固定运动轨迹的动作(机械式器材)、单关节的动作,增加需自己控制运动轨迹的动作(自由重量)、多关节的动作!
目的就是透过综合性的训练,来让核心肌群习惯整个发力过程。
但是,执行一整套动作下来之后,你的核心肌群多少已有一定程度的训练效果,所以正式的核心训练内容也要有所改变,避免各部位使用过度、或因体力耗损而高估自己能耐。
方法更单纯,和我们刚刚所提到的操作原则相反过来就行!亦即,安排仅核心肌群收缩就能操作的动作。
也就是:“将整体性动作修正为独立性动作”
我们再把原先规划好的核心训练修正一下,结果就会变成这样:
第一天 胸肌(哑铃单手卧推) + 核心肌群(仰卧扶膝、过膝、侧扶膝)
第二天 腿部(杠铃深蹲)
第三天 背肌(哑铃单手划船) + 核心肌群(仰卧扶膝、过膝、侧扶膝)
增加额外训练 整体爆发(例如:药球、折返冲刺、绳梯等等)
另,别忘了这些动作因为是多关节,所以除了核心肌群的辅助外,与关节连动的肌肉同样也会协助到不少力量。像是:
卧推(胸肌),会需要肩膀(前、中三角肌)与手臂(三头肌)的辅助。
划船(背肌),会需要肩膀(中、后三角肌)与手臂(二头肌)的辅助。
硬举(腿后肌群、臀肌、下背肌群),会需要手臂(二、三头肌)、肩膀(三角肌)、大腿(股四头肌)、小腿的辅助。
因此,当你把这些动作安排进菜单的同时,你同时也要考虑到这些连动肌群。
例如卧推与划船因为用到二、三头肌,所以手臂的训练就建议至少隔一天再进行;或是硬举因为用到最大量的辅助肌群,所以每次训练的时候,最好都先从硬举开始做起。
总之,重点就是在排菜单的时候,你要先想好那些动作能同时训练到主要肌群与核心肌群,再去思考其他部位该做什么。
接着依据训练原则,将各项细节订立清楚,像是训练顺序、训练肌群、独立肌群与否等。
最后再依照自己的训练情况做适当(个别化)调整,如此一来,就能达到“提供身体强力的支撑、降低运动伤害风险”的目的!
特别提醒!这个方法不一定适合所有人(尤其是初学者),建议对自身训练菜单有一定程度的掌握之后再尝试!
请登录以参与评论
现在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