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普照、夏风徐吹,每年的夏秋两季总是郊游踏青的好时机。许多人喜欢带着全家老小一起出门运动健走、游山玩水,除了舒活筋骨外,还能增添亲子之间的感情,一举数得,好不快乐!
但是隔天…
“哎唷我的喂呀...!”
大伙腰酸腿疼,每个人都“铁腿”...
不只这些,还包括了“铁手”、“铁腰”、“铁背”、“铁脖子”、“铁屁股”等等,全身各处都像是被挤满柠檬般的各式“酸”感,好不痛快!
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这样没问题吗!?

莫急莫慌,其实这状况很正常,各位看倌且听东东娓娓道来!

为什么会有这些酸痛?
在开始重训四哉问!这篇文章中,东东有简单介绍过隔日肌肉产生酸痛的原因是源自于肌肉损伤,也就是肌肉内微血管破裂或肌纤维撕裂,所引起的发炎、水肿。
而这个现象就跟平常受伤一样,会令伤口(肌肉)产生酸痛感,通常是在运动后12~24小时才感觉到,并可能持续2~3天,因此也称作“延迟性肌肉酸痛”(DOMS)。
实际上,即使没有重量训练的习惯,每个人也都或多或少体验过这种情形。
那是因为能造成肌肉损伤的并非只有重量训练。对一般无运动习惯的人来说,普通跑跳的强度很可能已经大于自身肌力所能负荷的程度。一旦运动强度超越自身肌力所能承受的范围,就很容易造成肌肉损伤,进而产生酸痛。(别担心,这是好的损伤)
同样的,即便是平常都有在锻炼身体的人,或甚至于专业运动员,当他们尝试不同种类的运动时(或执行陌生的训练动作),也有很大机率会发生延迟性酸痛。原因就在于这些动作所需的肌肉平常鲜少锻炼(很少用到),以致于简单动一下就超过你所能负荷的强度,形成肌肉损伤。
所以,运动隔天的酸痛,是身体面对伤害的一个自然反应、正常现象,无需过度担心。

酸痛好不舒爽,有没有什么方法减缓症状?
延迟性肌肉酸痛会直接影响一个人的运动表现,造成肌力下降;程度强烈一些的人可能连日常生活都会产生不便。
遗憾的是,在目前的研究中,尚未找到有效的方法来改善延迟性酸痛。
有许多人提出一些预防或舒缓做法,例如:运动前进行低强度高速热身(向心收缩)、运动后按摩、运动后伸展、补充特殊营养品、服用药物等等,都被证实并无显着效果。(仅少部分人有效,但这也可能是心理作用)
唯一真正有用的做法就是什么都不做。给自己充足的休息、充足的营养,然后耐心等待肌肉自行修复之后,酸痛感也会自动消失。
有趣的是,虽然我们无法“治疗”延迟性酸痛,不过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身体会产生适应性,降低延迟性酸痛所带来的影响。意思是说,当你重复进行一项运动或训练后,你会发现隔天产生的酸痛程度与持续时间渐渐降低,最后甚至感受不到。
不过这边要特别注意:“当身体产生适应后,延迟性酸痛的程度会明显降低,但这并不代表肌肉没有经历破坏”。亦即,酸痛感与肌肉成长并没有绝对的关系,并非没有酸痛肌肉就没有成长!

该怎么避免酸痛发生?
有些人可能会想说:“既然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那我干脆想办法避免酸痛发生吧!”
这样想的确没错,但却有些因噎废食。
虽然陌生运动或高强度训练会造成肌肉损伤而引起酸痛,但肌肉要能成长,必定得经历过破坏阶段,组织才会进行修复并增生,肌肉才能变得更强壮。因此运动完后感受到的酸痛感,其实就是肌肉在成长的最好证明。
不要把酸痛看成妖魔鬼怪,那可是身体变强的良伴呢!
如果酸痛真的让你感到极度不适,除了停止运动外,你也可以使用冰敷来缓解。不过切忌使用热敷,这是因为热敷能促进血液循环,试想,若肌肉内的微血管因训练后破裂,你所要做的是尽可能降低出血以利组织修补,而热敷不仅无法阻止出血,还可能因促进血流扩大微损伤,反而有害。
综合以上,我们可以简单了解到,如果想让身体变好,肌肉的酸痛(延迟性酸痛)几乎是无法避免,但可透过不断的训练来降低酸痛的程度。
如果想让自己身体变好、变强壮,那就大方让肌肉吃柠檬、拥抱酸痛吧!反正吃久就不酸了(?)
请登录以参与评论
现在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