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为了减肥,会自行发挥创意采用“过午不食”、“不吃晚餐”,或是傍晚5点之后就不再吃东西等方法,并相信自己的意志力可以换来好身材的代价,但真的是这样吗?
专业的减肥或健身教练向来都不认同为了减肥而减餐的方式,反倒应该用营养密度高的优质饮食来维持体内的旺盛代谢率。
偏偏,总是有些想减肥又懒得运动的人,选择了走偏门的方法,并提出了少吃或刻意避开某些食物的理论;问题是,这些方法纵然初期可能有效,却都会为身体埋下不利于健康的隐忧,一旦体内的代谢机制受到破坏,想要维持身材或继续瘦下去就难上加难了。

早餐和午餐支撑着白天的活动力,所以晚餐经常都是节食者的首选。
不吃晚餐的意义在于降低每日摄取的总热量,理论上确实可以减少脂肪堆积、让身体变轻,但生物体并非一成不变的机器,所以身体会产生因应饥荒环境的防御机制,并调整体内燃脂产能的方式。
时间一长,耗能的肌肉会逐渐被分解,体脂率也会越来越顽固,甚至引发易胖与伤身的危机。

除非能够严格执行“太阳下山就睡觉”或“隔天很早起来吃早餐”的生活模式,否则在长期不吃晚餐的情况下,身体天天都要经历一段长达十多个小时的饥饿状态,渐渐就会调降体内消耗热量的速度,而且对于下一餐的热量吸收率也会提高,这都属于生物的求生本能。
因此,如果长期不吃晚餐,只要下一餐的进食量增加,所有的多馀热量就会被充分利用并快速转换成脂肪堆积;然而,谁能够坚持一辈子都不吃晚餐呢?所以,这种加倍吸收的危机就随时埋伏在餐桌上。

忍耐着不吃晚餐所减轻的体重一旦复胖回来,造成的心理打击更是巨大!
计划“不吃晚餐”之前,应该认真考虑下列几种生理效应:
1.身体进入低能量状态,复胖就会来得更快。
不吃晚餐所带来的减重效果,大部分都是水分与肌肉组织流失,下回再进来的热量就会以脂肪型式快速堆积起来,而这种溜溜球效应就是越减越肥的原因。
根据计算,一天下来,每公斤体脂率只会消耗4到10大卡的热量,而每公斤肌肉组织的热量消耗可达75到100大卡!保住肌肉,设法减掉脂肪,才能真正减到“肥”。
2.不吃晚餐所引起的复胖效应,很容易让胰岛素快速失去功能,并造成血糖值不稳定,接着更会让各种代谢的机能都发生错乱。无法顺利代谢尿酸、血脂等物质的身体,往往都已罹患了代谢行疾病。

3.不吃晚餐通常代表了长时间挨饿,空腹时的胃酸就容易侵犯胃壁,造成溃疡伤口或闷痛。接下来,反复发生的溃疡还可能导致胃发炎、胃酸过多、胃食道逆流,甚至引起消化道的永久损伤。
4.已经有血糖问题或肾脏病,若再加上不吃晚餐的习惯,也有可能导致低血糖,接着引发头晕、脸色苍白、颤抖、心跳加速、呼吸窘迫等症状。
5.缺乏食物中的营养素,精神也就不易安定,所以长期不吃晚餐的问题除了营养不良,还会因为压抑感而增加心脏的负荷。

该被限制的并不是晚餐,而是生活中的精致加工食品,尤其是甜食。与其不吃晚餐,倒不如进一步修正每天的饮食习惯,选择有营养的食物,并搭配有氧运动及肌力训练,才不会因为身材外观而赔上健康。
请登录以参与评论
现在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