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不对,努力白费!”在训练时我们总是要问自己,到底进步了没?就跑步而言,我们知道在同样的距离及环境条件下,秒数减少可能就代表进步。
但苦练好几年,成绩不进反退的大有人在,坚毅的精神固然是进步的一大因素,可是对选手来说,过于“武士道”的精神已不再推崇,如果训练过程出了问题,再多努力可能也是白费。

所以,“聪明训练”及“定期检测”是必要的!
这里的定期检测,并不只是专项检测,而是各种促成专项进步的元素检测。以短跑来说,主要组成元素有肌力、速度及爆发力,因此在安排年度训练计划时,可以定期安排最大肌力、冲刺及垂直跳检测。
每次检测以数值监控自己是否在特定的元素能力有提升,并在每次检测后针对不足的项目修改课表并加强执行。想想看,如果在比赛前自己的各项数值都已大幅提升,那离进步是不是就不远了!

对此,有些人可能会认为自己不是选手,上述的检测看起来好像非必要,但实际上即便不是专项选手,还是可以透过以下几个“指标”来检视自己的练跑成效,相信大家还是渴望进步,希望训练是有效的。
1.心跳率
如果课表是不需测成绩的(如循环训练),此时心跳率就是一项最简单、检测自己的是否进步的方法。
一般来说,如果你在每日同样的量及强度的循环训练下,每次做完课表后每分钟心跳越接近安静心跳率,就代表你进步了。
但当然这也必须基于不偷懒的情况下,如果当下忘了测量也可以测隔天的晨间心跳率也是有同样评估效果喔!
补充:之前文章中有说明如何测心跳率,以每分钟几下为单位,测10秒的心跳再乘以6就会变成一分钟心跳。

2.身体组成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身体组成会产生变化,例如,在肌肥大的周期训练后,身体的肌肉量就会增加,这时我们就需要仪器检测肌肉量是否增加评估肌肥大的训练是否有效。
但不是每个机器都能检测到肌肉量,这时候会建议各位参考“体脂率”的数值。因为当肌肉量增加,身体需要能量也会增加,此时脂肪就会用来做能量,体脂率就会减少。
对跑者来说,理想的体脂率约为8%,除了身体中必要的脂肪以外,多一公斤的体脂率等于多扛一公斤重量在身上跑,所以你不会看到优秀长跑选手有高体脂率。

3.爆发力
“爆发力”与每个运动项目几乎都有关联,从短跑、跳远到长跑都有,测验方式可以用“垂直跳”做检验。
方法一样,在爆发力的训练周期前后做检测,如成绩进步,可以推测此选手的爆发力训练是有效果的。
但必须基于一个前提,身体的“疲劳情况必须一样”,如果当天训练量太高再来检测,可能测不出准确值。

如果各位跑者想用更多更专业的方式监控自己的训练,可以谘询国内大学的运动科学训练团队,监控的项目从血液生化值、最大摄氧量、动作分析、身体组成到自主感觉,无一不是在追求更好的运动表现。
了解你运动所组成的元素,发挥你手边的资源创造最好的训练效果,透过监控创造更有效的训练将是未来趋势,从现在起一同加入聪明训练的行列吧!
请登录以参与评论
现在登录